打開全國空氣質量指數PM2.5實時地圖,廣東一片綠色。2016年,廣東空氣質量6項主要污染物年均濃度連續兩年達到國家考核目標,PM2.5濃度為年均34微克/立方米。鮮為人知的是,廣東空氣質量曾經全國墊底,經濟活躍的珠三角地區一年中有半年被霧霾籠罩。
經濟發展與環境優美如何兼得?廣東沒有訣竅,只有共識和努力——見事早、決心大、行動實、兩手抓。
一手抓精準施策,嚴守生態紅線。10多年來,廣東在全國率先實施區域聯防聯控,率先建成跨地市聯合執法網絡……13部地方性環保法規,28項地方性環境標準,見證了廣東生態環境保護從軟約束向硬約束轉變。
一手抓結構調整,提升區域經濟“潔凈度”。10多年來,廣東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淘汰落后產能,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。
4月13日,中央環保督察組在向廣東省委、省政府反饋督察意見時肯定廣東大氣治污成就,珠三角地區“創建了國家重點城市群空氣質量達標改善的成功模式”。環保督察組也指出,廣東目前部分地區水污染問題嚴重、部分地區水環境問題突出。
廣東也深切感受到問題的緊迫。去年9月,省委主要領導參加并主持廣東省環保工作會議時指出,“廣東環境治理還有不少欠賬,廣東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必須為人民群眾提供干凈的水、清潔的空氣、安全的食品和優美的環境。